2.1 第一代冷凍治療器1961年,Irving Cooper和Arnold Lee設計出第一代液氮低溫探針,首先應用於神經外科,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廣泛用於泌尿外科。第一代冷凍治療器由於沒有實時監測和冷凍後複溫保護,其並發症較多且往往顯著,由於定位不準確和冷凍探頭凍結程度監測技術的落後,第一代冷凍治療器的應用未能廣泛應用。
杜瓦瓶
2.2第二代冷凍治療器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第二代冷凍治療器隨之產生,由於監測技術的應用,冷凍探頭可精確定位,冷凍過程中實時監控和冷凍過程的控製及可視化等,將溫度傳感器與探頭相結合,可直接測量靶區溫度,其並發症明顯減少,第二代冷凍治療器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
2.3 第三代冷凍治療犁刪20世紀90年代,利用焦耳一湯姆遜原理美國研製了一種新的以低溫為主、冷熱交替的冷凍治療設備,簡稱“氬氦刀”,真正實現了低溫冷凍技術的臨床應用。
第三代冷凍治療器的作用機製是:高壓氫氣在刀尖的快速膨脹使組織快速降溫形成與針杆形狀相對應的冰球,當輸出高壓氦氣時,又使冰球在數分鍾內解凍並迅速升溫。由於氬氣與氦氣製冷或加熱均局限於針杆的尖端區域,針杆的其餘部分有良好的冷熱絕緣性,因此不會對穿刺路徑上的組織產生嚴重損傷。
杜瓦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