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罐提鬥的改革與(yu) 使用效果
隨著人工授精技術愈來愈廣泛地被應用,精液的冷凍、分裝、貯存方法等也不斷改進。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冷凍精液大體(ti) 分顆粒、安瓶和細管三種分裝形式。其中細管法為(wei) 較新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被用來代替穎粒和安瓶法。目前,我國主要采用顆粒冷凍精液,但細管冷凍精液也正在研製中。自增壓液氮罐
據知,現在所使用的塑料細管對於(yu) 外界溫度的變化很教感,致使冷凍精液質量降低,受胎率也因之下降。最近日本報道,對存放細管的提鬥進行改革後,冷凍精液的質量能有提高。
改革的方法是,將提鬥底部改為(wei) 不帶孔的,另一根排液管,在其適當高度(距底麵6.2厘米處)開一個(ge) 餘(yu) 液排出口,見圖1,2和3。
圖1改革前、後的提鬥(從(cong) 底部看)
左:未改革型,右:改革型。
圖2改革前、後的提鬥(從(cong) 上部看)
左:改革型,右:未改革型。
圖3改革後提鬥的示意圖
注:1、3餘(yu) 液排出口,2餘(yu) 液排出管,b液氮
罐內(nei) 的液氮量最低限度要保持在1/3以上,使細管的一半常保持在液氮內(nei) 。暇內(nei) 液氮的位置和提鬥內(nei) 細管的位置見表1和圖4。
表1罐內(nei) 的液氮位和提鬥內(nei) 的細苦位置
經過這樣改革之後,當提鬥提至液氮罐的開口部位時,提鬥內(nei) 仍保留有液氮,溫度升高緩慢,故提鬥內(nei) 所存細管可較少受溫度變化的影響,精液質量少受損害。使用改革後的提鬥,幾乎不增加液氮耗量,因此不必要縮短補充液氮的間隔時間(但減少至1/3時必須補充)。
對原提鬥和改革後的提鬥的溫度變化情況進行測試後(三次測定的平均值)發現:在室內(nei) 20“C恒溫下,將提鬥的上緣提至與(yu) 液氮雄開口部位相平行的位置,若提鬥內(nei) 隻裝一支細管,則細管中部溫度上升到一130’c時所需的時間,原提鬥僅(jin) 2分16秒,改革提鬥籍要35分57秒,比原提鬥延長33分41秒,使溫度不致驟然升高,若提鬥內(nei) 裝25支細管,則溫度上升到一130℃時,原提鬥需4分40秒,而改革提鬥需42分12秒。
在室內(nei) 20℃恒溫下,將提鬥提出側(ce) 定,若鬥內(nei) 僅(jin) 裝一支細管,則細管上端的溫度升到一130℃時所需時間,原提鬥為(wei) 25秒,改革提鬥則需43秒,延長了18秒,若鬥內(nei) 裝25支細管,則溫度上升到一130OC時原提鬥需29秒,而改革提鬥需1分25秒。在同樣條件下,測定細管中部的溫度時,上升到一130Oc所需時間,裝一支細管的原提鬥需28秒,而改革提鬥需3分28秒,裝25支的,改革提鬥比原提鬥延長4分3秒。可見,改革後的提鬥不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溫度上升緩慢,可保護細管內(nei) 的精液,提高受胎率。
日本1975年20月至1976年4月在鬆本市用改革提鬥和原提鬥做了授精對比試驗。用荷蘭(lan) 黑白花牛的凍精給發情正常的母牛授精。所用細管容量為(wei) 0.5毫升,輸入精子數分別為(wei) 650萬(wan) 、1300萬(wan) 和2600萬(wan) ,甘油平衡時間分別為(wei) 2小時、5小時和20小時,側(ce) 定其受胎率(50天的不返回率)如表2所示。自增壓液氮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