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低溫保存:給未來複活留下希望_raybey雷竞技官网杜瓦瓶

人體低溫保存:給未來複活留下希望

時間:2017-08-14 08:58來源: 作者:raybey雷竞技官网 點擊:

  2017年5月10日晚,山東(dong) 濟南,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桂軍(jun) 民和剛剛做完人體(ti) 低溫保存手術的妻子展文蓮進行最後的告別。

  隨後,展文蓮的身體(ti) 被轉移至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

  兩(liang) 天前,展文蓮因肺癌去世。去世前,她和家人簽署相關(guan) 文件,成為(wei) 第一個(ge) 由國內(nei) 機構實施人體(ti) 低溫保存的誌願者。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濟南采訪了當事人和這家實施手術的機構,揭秘這項此前麵臨(lin) 諸多爭(zheng) 議的人體(ti) 低溫保存手術。

  這是首次由中國機構進行的人體(ti) 低溫保存手術。紅星新聞記者在銀豐(feng) 生命科學院官網上看到,該機構在2015年由銀豐(feng) 生物工程集團投資成立,致力於(yu) 開展組織、器官和人體(ti) 低溫保存、複蘇和器官功能維持等低溫醫學領域和生命科學的研究。

  新聞回顧

  臨(lin) 床死亡後迅速手術

  持續降溫至零下190度

  深藍色屋頂點綴著點點燈光,兩(liang) 邊是一扇扇可以調節透光率的窗戶,太空艙一般的房屋造型。8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給展女士手術的場所——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如同項目本身一樣,這裏充滿了一種未來感。

  根據手術記錄,5月8日淩晨4時01分,在山東(dong) 大學齊魯醫院東(dong) 院區舒適醫療病房中,展女士被宣布臨(lin) 床死亡,結束了49歲的生命,在病房外待命了四十多個(ge) 小時的臨(lin) 床響應團隊迅速介入。10分鍾後,經過注射抗凝血藥物,啟動呼吸機和心肺維持設備等處理,展女士被等候在旁的救護車轉移至這裏,進行灌流和血液置換操作。

  在特製的低溫手術台上,通過開放頸部和股部兩(liang) 條血管通路建立體(ti) 外循環,展女士的體(ti) 溫被逐漸降至18度,隨後血液逐漸被不同濃度梯度和成分的冷凍保護劑替代。主刀醫生阿倫(lun) 。德雷克(Aaron Drake)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使用冷凍保護劑替換掉血液是因為(wei) 血液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在冷凍時會(hui) 產(chan) 生冰晶,破壞組織形態;而在不同溫度選擇不同成分的冷凍保護劑,則是為(wei) 了降低在降溫過程中冷凍保護劑可能產(chan) 生的滲透壓損傷(shang) 。

  最終,展女士在一台由電腦控製的深度降溫設備上,逐漸降溫到零下190度,在與(yu) 親(qin) 屬最後告別後,被轉移至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

  專(zhuan) 訪家屬

  即使沒有“冷凍”項目

  夫妻倆(lia) 也商量好捐獻遺體(ti)

  桂軍(jun) 民今年49歲,黝黑的皮膚、略微木訥的表情、打招呼時禮貌而克製的笑容,呈現出來的是典型的北方漢子形象,怎麽(me) 看都不像是能夠輕易做出將妻子“冷凍”起來決(jue) 定的人。

  “其實當初我自己也沒想到。”8月8日,在濟南市曆下區一所體(ti) 校中,記者見到了桂軍(jun) 民。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選擇人體(ti) 低溫保存,既有緣分,又有必然。

  ▲桂軍(jun) 民

  在對待絕症的態度上,桂軍(jun) 民一家有些與(yu) 眾(zhong) 不同。比如在去世前最後兩(liang) 個(ge) 多月,展文蓮入住的是齊魯醫院東(dong) 院區舒適醫療病房。所謂舒適醫療,就是當患者患有不可治愈的絕症時,不再進行主動治療、特別是有創治療,而是通過鎮痛等方式減輕患者痛苦,盡量輕鬆地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這也是濟南唯一一家開設臨(lin) 終關(guan) 懷的醫院。

  “人活著還是要有一些尊嚴(yan) 。”在醫院,桂軍(jun) 民見到了很多患者在去世前經曆了痛苦的搶救過程,病人沒有任何求生意願而親(qin) 屬還不願放棄。他認為(wei) ,這實際上是病人和家屬都痛苦的選擇。“中國人這些事由不得自己,哪怕你留有遺囑、清醒時和家人討論,你一病危、去世,這些很可能都不作數了。”

  他也不認可傳(chuan) 統的殯葬方式,認為(wei) 缺乏人情味。桂軍(jun) 民說,即使沒有遇到這個(ge) 項目,他和妻子也已經商量好要把遺體(ti) 捐了,“還能給社會(hui) 做點貢獻”。

  給家人留一份希望

  “好像病人並沒有死,隻是生命暫停”

  直到今年二月,舒適醫療病房主任類維富告訴他們(men) ,有這樣一個(ge) 項目可以參與(yu) 。類維富還記得第一次告訴桂軍(jun) 民一家這個(ge) 消息時他們(men) 的反應:桂軍(jun) 民流露出幾個(ge) 月難得一見的充滿希望的眼神;展女士當時已經不能說話了,“但她的眼神,她的手勢在告訴我,她也很希望這樣做。”

  作為(wei) 一名長期關(guan) 注臨(lin) 終關(guan) 懷的醫生,類維富對於(yu) 這種希望尤其重視。“我們(men) 做這行的,往往要讓病人和家屬接受死亡,但這中間常常伴隨的是絕望。” 在他看來,人體(ti) 低溫保存是目前唯一能夠帶給身患絕症的病人和家屬希望的項目,因為(wei) 它能解決(jue) 生死這個(ge) 終極考驗,“好像病人並沒有死,隻是生命處於(yu) 暫停狀態”。

  在妻子去世前的兩(liang) 個(ge) 月,桂軍(jun) 民和銀豐(feng) 的團隊溝通了不下20次,單單是和主刀醫生Aaron就溝通了六七次。Aaron回憶桂軍(jun) 民首次和自己見麵時,首先問的是針對太太的病情,美國是否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和手段,“真是個(ge) 令人心碎的問題”。最終桂軍(jun) 民表示願意讓妻子成為(wei) 第一個(ge) 嚐試者,因為(wei) Aaron對待生命的態度打動了他。

  “就算是給家人留一份希望在吧。”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於(yu) 手術中的風險、未來可能的失敗他都做了準備。5月8日展女士去世當天,桂軍(jun) 民和家人在病房內(nei) 告別完就離開了,之後轉移至銀豐(feng) 低溫醫療中心也沒有跟過去,直到最後告別的那一刻。“不能去看,人在那種狀態下是不理智的,情感上也接受不了。”

  這是妻子“最好的歸宿”

  丈夫桂軍(jun) 民自己也希望參與(yu) 此項目

  5月10日是最後的告別時刻,桂軍(jun) 民看到妻子很安詳地躺在那裏,生病期間一直歪著的脖子也正了過來。“可以說除了我們(men) 至親(qin) ,別人根本看不出來有區別。”他感到很滿足,稱這是妻子“最好的歸宿”。

  事後,桂軍(jun) 民也沒有把這件事公開,他還是擔心朋友們(men) 會(hui) 接受不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認為(wei) 人死後一定要入土為(wei) 安。為(wei) 此,他甚至還選了一塊墓地,後續的祭奠都是在那裏舉(ju) 行。在記者麵前,他不願意透露最後和妻子告別時說了什麽(me) 。他說,即使回憶,最終呈現出來的東(dong) 西也隻是一種情緒,沒必要把這部分內(nei) 容呈現出來。

  但之前,在接受中國海洋大學一位學生訪談時,他曾經袒露過自己對於(yu) 死亡的理解:“人生就跟走迷宮一樣,迷宮的出口就是死亡。有的人在迷宮繞了很多路,轉悠了很久才找到出口,有的人就順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直接奔著這個(ge) 出口去了。但所有人都是奔著同一個(ge) 出口,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避免最後的告別。”這段話被作者寫(xie) 進了自己的畢業(ye) 作品,名字就叫做《告別地》。

  “說到底,就是你如何看待生命和死亡。”桂軍(jun) 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初做出這個(ge) 決(jue) 定時挺冷靜,現在也還是如此。他還提到,將來如果有機會(hui) ,自己也希望能夠參與(yu) 這個(ge) 項目。

  存在爭(zheng) 議

  倫(lun) 理法律尚無界定

  銀豐(feng) 方麵稱無商業(ye) 推廣計劃

  桂軍(jun) 民常常感慨自己和妻子是幸運的。在國外,人體(ti) 低溫保存研究極為(wei) 昂貴。據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團隊介紹,展女士手術和保存的費用超過一百萬(wan) ,這還不算後期保存中可能產(chan) 生的維護等其他費用。因為(wei) 是第一例,整個(ge) 項目實施過程的支出費用由銀豐(feng) 生命科學基金會(hui) 承擔。

  截至目前,人體(ti) 低溫保存研究在中國還是一件非常超前的科學研究探索,一些操作也麵臨(lin) 著倫(lun) 理上的爭(zheng) 議。比如為(wei) 抓緊時間保持組織器官活性,避免細胞凋亡,相關(guan) 的灌流以及降溫手術是在患者被宣告臨(lin) 床死亡後進行的,也就是呼吸和心跳停止後。此時,人體(ti) 相關(guan) 器官仍在進行代謝活動,大腦活動也還在進行。

  研究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於(yu) 人體(ti) 低溫保存,其效果與(yu) 介入時間早晚有很大關(guan) 係,“如果單純從(cong) 追求保存效果的角度出發,人尚未死亡的時候就展開手術效果更好。隻不過目前法律規定必須在臨(lin) 床死亡後才能介入,這和捐獻器官必須要在腦死亡後才能進行是一個(ge) 道理。”

  對於(yu) 人體(ti) 低溫保存,我國法律和醫療規範方麵目前處於(yu) 空白。相關(guan) 研究能夠開展,法律立腳點在於(yu) “對捐獻遺體(ti) 展開科學研究”。以展女士的手術為(wei) 例,首先是由桂軍(jun) 民作為(wei) 親(qin) 屬簽署了遺體(ti) 捐獻登記表,將遺體(ti) 捐獻給擁有遺體(ti) 研究資質的山東(dong) 大學齊魯醫院,該醫院再以科學研究的名義(yi) 邀請銀豐(feng) 低溫醫療中心對人體(ti) 保存展開合作研究。

  銀豐(feng) 生命科學院負責人賈春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人體(ti) 低溫保存的項目屬於(yu) 嚴(yan) 格的科學研究範疇,沒有將其商業(ye) 化的想法。

  他稱,目前的技術再先進,也是基於(yu) 人體(ti) 保存方麵的,至於(yu) 人體(ti) 的複蘇和醫療水平的進步仍然有限,“要商業(ye) 化,至少也要這兩(liang) 方麵有明顯的進步吧”。

  “對於(yu) 展女士的情況,應該理解為(wei) 她是將自己捐獻出來用於(yu) 探索人體(ti) 低溫保存的實驗研究,她的家人也深刻明白項目本身的風險以及失敗的可能,她獻身了科學事業(ye) ,也因此收獲了未來複活的一個(ge) 希望。”賈春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