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ei) 出現首個(ge) “人體(ti) 冷凍”實施案例
專(zhuan) 家:現階段人體(ti) 存儲(chu) 並“複活”基本無法實現在法律層麵上尚屬空白
49歲的桂先生是濟南一所體(ti) 校的足球教練,去年,他的愛人展女士被查出患有肺癌。5月8日,展女士在病床上失去了心跳和呼吸,醫生宣布臨(lin) 床死亡,但是這一次,卻不能說她“永遠離開了”桂先生。幾分鍾後,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旗下生命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便圍著展女士展開了一係列操作。兩(liang) 天後,展女士的身體(ti) 被放進了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內(nei) ,等待“死而複生”的那一天。
偶然機會(hui) 讓愛人成為(wei)
國內(nei) 首例“人體(ti) 冷凍”案例
如果妻子不生病,桂先生的生活會(hui) 是平淡卻安穩的。
桂先生和愛人展女士是初中同學,兩(liang) 人今年都是49歲,相遇已經33年,平日裏,桂先生是濟南市一家體(ti) 校的足球教練,皮膚黝黑,人看上去憨厚,展女士則是濟南的一名義(yi) 工,夫妻二人平時都不是科技迷或者科技愛好者,可就是這樣一個(ge) 看似普通的家庭,卻在今年年初,和“人體(ti) 冷凍”這項帶有未來科技色彩的項目聯係到了一起。
去年初,在濟南做義(yi) 工的展女士被檢查出患有肺癌,經過多輪治療,已經失去了治愈的希望,為(wei) 了讓她減少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在征得了展女士的同意下,桂先生將愛人轉到了山東(dong) 大學齊魯醫院的“舒適病房”。
所謂“舒適病房”,就是不再對患有絕症的患者進行主動治療,特別是有創治療,而是通過鎮痛等方式減輕患者痛苦,盡量讓患者輕鬆地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其間,展女士簽署了遺體(ti) 捐獻登記手續。
“這個(ge) 過程中,有醫生向我們(men) 提出是否願意參加‘人體(ti) 冷凍’項目,我認為(wei) 這給妻子增加了一份‘再生’的希望,愛人也同意這個(ge) 提議,後來又問了我們(men) 的孩子,他也表示支持。”桂先生說,“以前在新聞上看過國外有類似的項目,當時他們(men) 和我提出來的時候感覺比較驚訝,但是有一絲(si) 希望,就希望能夠出現奇跡。”
負責展女士臨(lin) 終治療的醫生和負責“人體(ti) 冷凍”項目的生物企業(ye) 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告訴桂先生,展女士是全國首例“人體(ti) 冷凍”的案例。
防凍液置換全部血液
遺體(ti) 進入液氮罐
5月8日淩晨4點,展女士在齊魯醫院的病房裏失去了呼吸心跳,“她走得很安詳,並不像是患病很久的樣子,我期待她能夠‘回來’的那天。”桂先生說。
為(wei) 展女士進行人體(ti) 冷凍的是山東(dong) 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這個(ge) 研究院隸屬於(yu) 銀豐(feng) 生物工程集團。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於(yu) 2011年,注冊(ce) 資本1億(yi) 元,主要從(cong) 事“人體(ti) 細胞、組織、器官存儲(chu) 、基因測序技術、細胞技術研究和臨(lin) 床應用等高新技術開發”。
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趙女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為(wei) 了這個(ge) 國內(nei) 的首例人體(ti) 冷凍項目,他們(men) 提前準備了數個(ge) 月的時間,“展女士離世前的幾天,我們(men) 一直在醫院病房外等待,展女士離世後兩(liang) 分鍾,我們(men) 的工作人員就在醫院展開了開通氣道、安裝呼吸機、人工心肺複蘇儀(yi) 安裝、輸入藥物等操作了。”趙女士介紹,“雖然展女士已經失去了呼吸和心跳,但是我們(men) 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其腦細胞盡量能夠保持存活。”
隨後,通過救護車,他們(men) 將展女士的身體(ti) 從(cong) 醫院轉移到了研究院的辦公地,因為(wei) 兩(liang) 處距離較近,所以轉運隻花費了19分鍾。
在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手術室內(nei) ,他們(men) 為(wei) 展女士進行了灌流和血液置換操作,在特製的低溫手術台上,通過開放頸部和股部兩(liang) 條血管通路建立體(ti) 外循環,展女士的體(ti) 溫被逐漸降至18攝氏度,隨後血液逐漸被不同濃度梯度和成分的冷凍保護劑替代,最後,展女士在一台由電腦控製的深度降溫設備上,逐漸降溫到零下190攝氏度。
在與(yu) 親(qin) 屬最後告別後,5月10日晚上,展女士被轉移至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進入罐體(ti) 前,所有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對展女士鞠躬表示敬意。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展女士的身體(ti) 是以頭部朝下腳部朝上的姿勢放入液氮罐的,“這樣做是為(wei) 了保證在液氮泄漏等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保護頭部,畢竟頭部才是我們(men) 人體(ti) 冷凍的重點。”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hui) 做出這樣的選擇,而且現在的條件,也並不能保證展女士未來一定就能夠‘複活’,可以說她為(wei) 醫療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犧牲。”銀豐(feng) 生命科學院工作人員說。
冷凍費用100萬(wan) 以上
今後每年再繳5萬(wan) 左右液氮費用
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臨(lin) 床響應專(zhuan) 家阿倫(lun) ·德雷克告訴北青報記者,100年前,如果有人心髒出現損傷(shang) ,我們(men) 隻能眼睜睜看著他死去。而如今,人們(men) 在心髒病發作後通過外科手術還可以恢複健康,所以我們(men) 也可以想象在將來癌症也會(hui) 被治愈,而人體(ti) 低溫保存,或許會(hui) 成為(wei) 人們(men) 能等到癌症治愈方式出現的一種方式。
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國際上已經有美國、俄羅斯等多個(ge) 國家進行了人體(ti) 冷凍技術的嚐試,該研究院是從(cong) 2013年開始進行研發的,目前的技術算是國際領先,像程序降溫儀(yi) 、液氮罐、低溫手術台等設備都是自行研發的,可以說在國際上是“最先進”的。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次低溫冷凍的費用絕大多數由銀豐(feng) 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hui) 支付,其與(yu) 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隸屬於(yu) 同一企業(ye) 。關(guan) 於(yu) 具體(ti) 費用,研究院和基金會(hui) 都表示不便過多透露,但是其在操作中使用的醫療冷凍器械都較為(wei) 昂貴,“應該在100萬(wan) 以上了,”工作人員說,“除了儀(yi) 器的使用和損耗費用,每過10天左右,會(hui) 補充一次液氮,每年的費用大概在5萬(wan) 元左右。”
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趙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入選“人體(ti) 冷凍”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的,有嚴(yan) 重外傷(shang) 、嚴(yan) 重傳(chuan) 染病以及一些類似於(yu) 腎衰竭、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目前是不可以接受人體(ti) 冷凍項目的。
而現在,他們(men) 還有四個(ge) 人體(ti) 冷凍的液氮罐最近將會(hui) 運到,可供使用,同時還準備擴建新的研發場地,“這次展女士成為(wei) 中國第一位人體(ti) 冷凍案例後,一些媒體(ti) 進行了報道,今天我們(men) 公司的電話就被打爆了,有很多人都來谘詢。”趙女士14日對北青報記者說,“不過目前我們(men) 沒有任何將其引入商業(ye) 化操作的計劃。”
器官“複活”都是難題
法律層麵尚屬空白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為(wei) 展女士進行人體(ti) 冷凍操作的這家企業(ye) 還在進行臍帶血存儲(chu) 、細胞低溫存儲(chu) 、器官低溫存儲(chu) 等的研究和應用。
針對“人體(ti) 冷凍”,很多網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了質疑,網友們(men) 表示,人體(ti) 冷凍的費用肯定不菲,而且未來是否能夠實現“複活”還是一個(ge) 未知數,同時,網友們(men) 還表示,一旦真的能夠“複活”,可能還會(hui) 出現倫(lun) 理以及和未來的時代格格不入的情況。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曾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現在能成功實施低溫保存的隻有相對簡單的生物學對象,連人體(ti) 器官的低溫凍存都非常困難,所以在現階段,人體(ti) 存儲(chu) 並“複活”是基本無法實現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排除未來有“複活”的可能。
銀豐(feng) 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他們(men) 之前曾經利用老鼠、兔子等動物進行了十多例冷凍複蘇的預實驗,但是並沒有成功的案例,目前複溫技術還在研究當中。
而在法律層麵,陝西德尊律師事務所主任陳灝律師表示,人體(ti) 低溫保存是一個(ge) 新生事物,目前我國法律對於(yu) 人體(ti) 低溫保存尚未有明確具體(ti) 的禁止性規定,也就是對此類新生事物的態度在法律層麵上尚不明確,而且這種保存方式後期如何處理,人體(ti) 寄存方和保管方之間的權利義(yi) 務如何確定,也沒有具體(ti) 的專(zhuan) 門的法律規定,需要雙方在現有法律規範框架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ti) 的協商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