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關(guan) 注漸凍人症(ALS)“冰桶挑戰”活動風靡全球。這項活動旨在讓更多的人知道被稱為(wei) 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了籌集資金協助治療的目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許多知名人士。活動要求參與(yu) 者在網上發布他們(men) 被冰水覆蓋的視頻內(nei) 容,然後參與(yu) 者有權要求他人參與(yu) 活動。根據該活動,被邀請人要麽(me) 在24小時內(nei) 接受挑戰,要麽(me) 選擇捐贈100美元來抵抗肌肉萎縮性側(ce) 索硬化。
對於(yu) 那些生活在溫暖地區的人來說,“冰桶挑戰”看起來很英俊。但對於(yu) 那些生活在寒冷氣候中的人來說,“冰桶挑戰”似乎不足以突出“極限”。因此,一位俄羅斯科學家使用液氮來替代“冰桶挑戰”,用溫度可達零下195攝氏度的液氮澆注全身,並用視頻記錄“液氮冰桶挑戰”的整個(ge) 過程。定製液氮罐
液氮“冰桶挑戰”過程
34歲的俄羅斯科學家安東(dong) ·科諾瓦洛夫夫(AntonKonovalov)克拉斯諾亞(ya) 爾斯克州(KrasnoyarskOblast)在一家液氮生產(chan) 化工廠工作。在視頻中,科諾瓦洛夫拿起一個(ge) 裝有液氮的桶,把裏麵的冷液體(ti) 倒在頭上。為(wei) 了證明視頻的真實性和液體(ti) 是液氮,科諾瓦洛夫從(cong) 周圍折疊了含有葉子的樹枝,並將其放入液氮桶中,葉子立即凍結。這些冷凍的葉子立即破裂成渣。令人驚訝的是,當液氮灑在頭上時,科諾瓦洛夫並沒有被凍成冰人,他隻是搖了搖頭。科諾瓦洛夫承認液氮很冷,但他仍然能承受。
科諾瓦洛夫在液氮比賽前說:“我相信物理、生物和數學規則,我希望他們(men) 不要犯錯誤。”為(wei) 了確保他沒有凍僵,科諾瓦洛夫的朋友們(men) 立即上前檢查,看看他的身體(ti) 是否仍然柔軟,而他自己也對相機微笑。
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1756年,一位名叫萊頓弗羅斯特的科學家在一個(ge) 紅色的鐵勺上滴了一滴水,漂浮了30秒。水滴漂浮的原因是,觸摸熱鐵勺後,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一層水蒸氣,將水滴與(yu) 鐵勺分開,促進水滴漂浮,漂浮的水滴暫時不能吸收更多的熱量,減緩氣化速率,所以漂浮可以持續30秒,這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這種現象表明,當液體(ti) 極熱時,它會(hui) 變成一層絕緣的氣體(ti) 保護層。當你用濕手指掐滅蠟燭時,它依賴於(yu) 蒸汽層的保護。隻要條件充分,每個(ge) 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就像有一堵防火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