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的低溫實驗中,通常用液氮(L NZ)作冷源,采點溫度。這種方法獲得LNZ三相點(63k)以上溫度並不太困難,但是對於(yu) 三相點以下更低溫度的獲得就較困難。直接影響了降溫。
另外,當接近三相點溫度時,產(chan) 生的部分絮狀物固態氮,浮於(yu) 液氮表麵,使下麵蒸發上來的氣泡不易逸出液麵,因而阻礙了進一步降溫。為(wei) 此,在一般的實驗條件下要用液氧獲得63k以下的低溫,則需另辟新徑。 隨著紅外、激光、高真空技術等的發展,對於(yu) 直接獲得50k左右低溫溫區的需要與(yu) 日俱增,因此,引起研究工作者的普遍關(guan) 注。
國外曾采用三層液氮罐結構和超高真空技術(真空度高達 毛);國內(nei) 也曾采用雙層杜瓦結構,再附加分子篩吸附泵等設備。雖均獲得較好結果,但因裝置龐雜,難度較大,實驗時間較長,無法在普通的低溫實驗室中推廣和普及。因此,如何尋找一種簡便的方法,快速獲得所需的低溫溫區,自然引起人們(men) 的關(guan)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