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過這樣一家“銀行”嗎?把腫瘤組織、血液和各種細胞儲(chu) 存在那裏,當科研需要時,再把它們(men) 提取出來,造福人類。日前,作為(wei) 張江高科技園區率先啟動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之一的上海張江生物銀行正式啟用。其儲(chu) 存能力達1000萬(wan) 份,是目前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生物銀行,將為(wei) 重大疾病基礎與(yu) 臨(lin) 床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樣本資源采集與(yu) 共享應用。
記者走進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這裏儲(chu) 存了50萬(wan) 份腫瘤組織,是上海張江生物銀行的第一批“庫存”。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場部總監葉揚介紹,這些腫瘤組織通過石蠟技術常溫保存。為(wei) 保護患者隱私,組織框上隻有編號和二維碼,所有患者的信息包括診斷情況、家族史、是否抽煙喝酒等都被輸入電腦。
液氮罐存放的主要是各類細胞和一些需要新鮮研究的腫瘤組織。至於(yu) 血清、血漿、血細胞和DNA核酸等,則存放在零下86℃的超低溫冰箱裏。這家生物銀行不僅(jin) 儲(chu) 存生物樣本,還設有圍繞著組織研究的分子病理研究室、組織芯片室、基因測序和細胞培養(yang) 室。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景燁介紹,張江在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先行布局了一批科技創新服務平台。上海張江生物銀行作為(wei) 其中的研發與(yu) 轉化功能型平台項目,在張江研發服務平台功能提升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生物銀行”不但開創了我國集約化生物樣本資源庫新模式,製定了重大疾病生物樣本資源國家係列標準,還實現了科研成果快速產(chan) 業(ye) 化,惠及普通老百姓。上海張江生物銀行的啟用不但將發揮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集群的研究支撐作用和交叉集成作用,還將為(wei) 社會(hui) 重大需求問題研究提供長期和關(guan) 鍵的科學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