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許多樣本庫通常是雇幾個(ge) 專(zhuan) 職工作人員,就稱樣本庫有專(zhuan) 職人員負責,當然這沒有錯,但需要明白專(zhuan) 職並不等於(yu) 專(zhuan) 業(ye) 化。另外對於(yu) 樣本庫中的"庫"字,在現實中可能造成理念上的誤解:庫,很容易被認為(wei) 像倉(cang) 庫一樣,而倉(cang) 庫會(hui) 讓人想到儲(chu) 存。所以"樣本庫"不像一個(ge) 與(yu) 研究非常緊密的機構。在英文裏有些機構會(hui) 寫(xie) 成Biosespecimen Research。事實上,儲(chu) 存樣本隻是生物樣本庫主要功能的一項,其功能絕不僅(jin) 限於(yu) 儲(chu) 存。如果一直停留在這個(ge) 誤區,會(hui) 造成之後相應的錯誤,我認為(wei) 最主要的是資源的應用或共享。目前,樣本資源的應用與(yu) 研究方麵的結合、信息共享為(wei) 前提的資源共享等一係列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jue) 。所以,從(cong) 專(zhuan) 職到專(zhuan) 業(ye) 是個(ge) 複雜的學習(xi) 過程。由於(yu) 樣本庫涉及的知識範圍很廣,如醫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冷凍保存技術、生物信息學和信息管理學等,現在已經把其看作是一門新型的學科。所以我認為(wei) 應該成立生物樣本中心,以反映其職能和功能特性。
生物樣本庫的信息化管理是樣本資源所必須的,信息化和生物信息是兩(liang) 個(ge) 方向,而生物信息學需要這兩(liang) 個(ge) 領域的交叉人才。人們(men) 容易把生物信息理解為(wei) IT,但是IT人員隻能夠滿足要求的計算機功能,卻不知道生物領域的邏輯。因此需要生物學和IT人員緊密配合才能夠達到需求。當然,並不是要求樣本庫工作人員都必須懂得信息化的知識,目前也辦不到,但是至少管理層的人一定要有相應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識,負責項目的人要有能力在中間做協調,這點很重要。樣本庫建設下一個(ge) 階段的發展一定是以信息化為(wei) 重點。從(cong) 我的工作經驗來看,我的生物信息化知識加上我自己對計算機方麵的的愛好,跨學科的知識與(yu) 技能對我幫助很大,我現在可以設計數據庫的邏輯方麵需要。生物樣本庫是一個(ge) 多學科的領域,需要一個(ge) 從(cong) 專(zhuan) 職到專(zhuan) 業(ye) 化的轉變和更新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