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小文(化名)結婚近七年,兩(liang) 次做試管嬰兒(er) 均告失敗。但就在近日,她終於(yu) 通過B超的聲像,看到了肚子裏的一個(ge) 小生命。一個(ge) 多月前,她成功懷孕,孩子有胚芽、有胎心。原來,她是世界上首個(ge) 采用“卵母細胞內(nei) 注射自體(ti) 骨髓細胞線粒體(ti) ”技術成功懷孕的女性。11月2日,南都記者從(cong)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教授團隊經過三年研究,對卵母細胞進行“再加工”,讓卵子重煥青春,在改善胚胎質量的技術上獲得了重要進展。該技術有望讓部分原發性不孕女性患者妊娠率實現零的突破,提高至20%。
29歲的小文結婚近七年,與(yu) 丈夫感情很好,卻一直未有孩子。查後得知她患有雙側(ce) 輸卵管疾病引起的原發不孕,隨後到中山六院梁曉燕教授處尋求試管嬰兒(er) 助孕治療。所謂原發不孕,指性生活正常的婦女未避孕,但未孕1年,且之前沒有發生過妊娠。
前兩(liang) 次取卵後,小文都因為(wei) 胚胎質量差、胚胎發育慢、胚胎碎片多而導致妊娠失敗。在休養(yang) 了一段時間後,小文選擇了第三次取卵手術。這次,梁曉燕建議她嚐試用新技術“卵母細胞內(nei) 注射自體(ti) 骨髓細胞線粒體(ti) ”來改善胚胎質量。在仔細了解了技術原理之後,小文與(yu) 丈夫簽署了知情同意書(shu) 。胚胎移植時,生殖中心實驗室的醫生們(men) 欣喜地發現,經過提取、注射自身骨髓細胞線粒體(ti) 的胚胎,與(yu) 未注射線粒體(ti) 的胚胎發育有了很大改變。
移植後第14天,小文到醫院抽血檢測發現,自己懷孕了。梁曉燕說:“B超確定宮腔內(nei) 看見胎心搏動,那時我們(men) 才能確認治療成功。21天後見分曉!”三周後,梁曉燕為(wei) 小文進行了B超檢查。胎兒(er) 有胎芽、有胎心,B超的聲像下看到新生命的心髒在有力地有節律地跳動著。
今年8月,這一技術通過了中山六院倫(lun) 理委員會(hui) 審批,開始臨(lin) 床應用。梁曉燕介紹,目前中山六院生殖中心已對9例患者進行線粒體(ti) 治療。值得關(guan) 注的是,梁曉燕團隊對所有患者的胚胎均做了兩(liang) 組對照,相比沒有注射線粒體(ti) 的胚胎,通過新技術注射線粒體(ti) 合成的胚胎,“胚胎形態學發生非常大的改變,細胞漂亮、清晰,質量都要好很多,結果令我們(men) 非常興(xing) 奮。”梁曉燕說。
“在卵子中注射線粒體(ti) ,相當於(yu) 給卵子加了能量,讓卵子在受精的過程中加把勁,讓它可以把百米衝(chong) 刺完,像正常的卵子一樣發育下去。”梁曉燕解釋。9例患者中,目前共有5例患者移植胚胎,其餘(yu) 4位患者由於(yu) 時間不合適暫未移植胚胎,胚胎仍在液氮罐中進行冷凍保存。
梁曉燕表示,目前該技術獲得了初步成效,期待在後續的臨(lin) 床治療中,能將這部分原發不孕的患者妊娠率從(cong) 0提升到20%,力爭(zheng) 在該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並將這一治療技術向全世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