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樣本庫過去一百多年,各國對腫瘤浩浩蕩蕩的研究並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如 Clifton Leaf 在 2004年 Fortune 所提到:“Why We’re Losing the War on Cancer —— and How to Win it?”。近 10 多年來,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高通量生物芯片、新一代測序及生物信息學、高通量 RNAi 等前沿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癌症基因組(ICGC)項目的啟動,使得我們(men) 將有機會(hui) 看清腫瘤的全貌,一直在不斷重演的腫瘤“盲人摸象”式研究的曆史有望結束。現在,腫瘤已被認為(wei) 是一個(ge) 係統性疾病,是全身代謝障礙的局部表現,研究者必須注重應用係統生物學的原理指導腫瘤診治的研究。係統生物學的發展使得 3P 醫學[預測(Prediction)、預防(Prevention或幹預 Preemptive)、個(ge) 性化治療(Personalized therapy)]應運而生,分子水平的早期診斷、藥物靶點的發現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機遇。今年初,奧巴馬提出精準醫學,即基於(yu) 基因組學的個(ge) 性化醫學,受到各國政府、科學界、醫學界與(yu) 產(chan) 業(ye) 界的高度關(guan) 注,我國政府到 2030 年預計總投入 600 億(yi) 人民幣開展精準醫學研究與(yu) 實踐。其實,我國在這一領域經過 10 餘(yu) 年的拚搏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癌症基因組(CCGC)項目於(yu) 2010 年 1 月也正式啟動,我們(men) 都身臨(lin) 其境,深深地感受著這個(ge) 時代的巨大變革並見證這個(ge) “不朽的傳(chuan) 奇(Anenduring legacy)”。
遺憾的是,很多分子醫學的研究成果卻半途而廢或最終夭折,並未能實現轉化應用到臨(lin) 床。DeclanButler 在 2008 年 Nature題為(wei) “Translational research: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一文中的漫畫清晰地勾畫了眾(zhong) 多研究成果與(yu) 應用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讓我們(men) 所有研究者都深有感觸。當今個(ge) 性化醫療與(yu) 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倍受關(guan) 注並進入迅速發展期,後者主要目的就是為(wei) 了打破長期以來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藥物研發與(yu) 臨(lin) 床應用之間形成的“屏障或巨大鴻溝”,架起“溝通”的橋梁,極大地縮短從(cong) 實驗室到病床(benchto bedside,B2B)的過程,最終使患者能真正受益於(yu) 科研成果。同時,臨(lin) 床醫生還要特別注重帶著臨(lin) 床問題開展基礎研究(bedside to bench,B2B),善於(yu) 應用先進的基礎研究手段解決(jue) 臨(lin) 床實際遇到的重要或疑難問題。